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药物分析杂志》 > 2000年第3期
编号:10255823
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龙咳喘宁胶囊中肉桂酸的含量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3年8月25日 《药物分析杂志》 2000年第3期
     作者:罗晋萍 张中苏 田晨

    单位:罗晋萍 张中苏(山西省药品检验所 太原 030001);田晨(山西省人民医院药剂科 030012)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药物分析杂志000325 桂龙咳喘宁胶囊系《卫生部药品标准》(新药转正)第五册收载的品种,具有止咳化痰、降气平喘功能。方中桂枝为君药,其主要成分之一肉桂酸具有抗菌、升白细胞、利胆等药理作用[1]。该品种现行标准仅有定性、挥发性、醚浸出物等检测指标。为了保证本品安全有效,必须提高其质量标准。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酸含量。通过对10批样品的测定,表明该法准确、灵敏、稳定性好,可有效地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。

    1 仪器与药品

    SP8800高效液相色谱仪;Spectra 200型UV-Vis检测器;SP440型积分仪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肉桂酸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(经标化,符合含量测定要求)。

    桂龙咳喘宁胶囊(0.3 g每粒)由山西桂龙医药有限公司提供。

    乙腈、甲醇为色谱纯;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。

    2 色谱条件

    色谱柱:C18柱(4.6 mm×250 mm,5 μm),天津奥特公司产;流动相:乙腈-0.1%磷酸溶液(30∶70);流速1.0 mL.min-1;柱温:室温;检测波长:285 nm[2]

    3 线性关系考察

    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肉桂酸对照品,以50%甲醇制成0.1 mg.mL-1的对照品溶液,精密吸取0.1,0.3,0.5,0.7,0.9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,加50%甲醇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分别精密进样10 μL,依法测定。以色谱峰面积值为纵坐标,对照品浓度(μg.mL-1)为横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得一回归方程为:
, 百拇医药
    Y=110 981 450X-8 215.75 r=0.999 8

    肉桂酸浓度在1~9 μg.mL-1之间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。

    4 精密度试验

    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(7μg.mL-1)10 μL重复进样测定峰面积值,RSD=1.1%(n=6)。

    5 稳定性试验

    按照样品测定项下方法,对同一样品在7 h内每隔1 h进样(10 μL)1次,测定肉桂酸峰面积,RSD=1.1%(n=7)。

    6 重复性试验

    取同一批样品按“样品测定”项下进行5次测定,结果含量的RSD=1.6%(n=5)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7 加样回收率试验

    取已测知含量的样品约0.5 g,精密称定,分别添加一定量的肉桂酸对照品,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方法制备,依法测定。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.3%(n=5),RSD=2.2%。

    8 空白试验

    取阴性对照,依法测定,结果无干扰。见图1。

    图1 色谱图

    A.溶剂 B.对照品 C.阴性对照 D.样品

    1.溶剂 2.桂皮醛(18.28 min)

    9 样品测定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取本品10粒,倾出内容物,混匀,取约1.0 g,精密称定,置50 mL量瓶中,加50%甲醇40 mL,超声提取30 min,放冷,加50%甲醇稀释至刻度,摇匀,弃去初滤液,收集续滤液,用0.45 μm的滤膜滤过,滤液作为样品溶液。

    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各10 μL,注入液相色谱仪,测定,外标法计算含量,即得。色谱图见图1,结果见表1。

    10 讨论

    比较了乙腈-0.1%磷酸溶液的4种比例:(29∶71),(30∶70),(32∶68),(35∶65),最后确定流动相比例为30∶70,分离效果好,且保留时间短。

    实验表明,本法测定桂龙咳喘宁胶囊含量,样品稳定,重复性好,阴性无干扰,结果准确可靠。

    表1 10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(n=2) 批 号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每粒含量/mg

    相对平均偏差/%

    970309-1

    0.110

    0.4

    970309-2

    0.097

    1.0

    970914-3

    0.129

    0

    970308-1

, http://www.100md.com     0.117

    0

    970306-3

    0.101

    1.0

    970304-1

    0.100

    2.5

    970904

    0.088

    0.6

    970804

    0.106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0.5

    970912

    0.078

    2.6

    970605-3

    0.086

    0.6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,柯铭清.中草药有效成分理化与药理特性.长沙: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2.226

    2,王宝琴.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1994.403

    (本文于1999年4月1日收到), http://www.100md.com